2025年初级会计职称辅导招生方案 摘 要:经济形势的复杂化,使事业单位资金来源渠道多样,工作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与挑战。预算工作是财务管理工作的核心,事业单位不断加强编制预算与预算执行管理等方面工作,应用预算全员全过程管理方式,能有效解决预算问题,提高预算质量,本文简要分析当前预算管理工作存在的一些问题,探讨事业单位预算全员全过程管理方法的内容及其重要意义。 关键词: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全员全过程管理方法 预算是将资金支出与计划目标的实现相联系起来的过程,在预算编制、执行与考核过程中有计划、有组织地监督、协调工作便是预算管理。事业单位进行预算时,依据各个单位的工作任务、职责、发展计划等编制年度财务收支计划,通过计划反映单位发展状况、发展规模与方向,编制年度财务收支计划,是部门进行预算工作的基础,也是事业单位展开财务工作的依据。事业单位预算全员全过程管理能有效提高预算管理质量,使预算工作与时俱进,充分调动全员参与预算管理工作,从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到预算结果考评的全过程都严格遵循相关程序,管理严格有效。事业单位预算全员全过程管理通过建立有效的预算管理机制,调动全体员工共同参与预算管理,提高全体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建成一个高效统一的预算管理体系。 一、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机构及工作人员素质问题 近年来,我国的预算工作出现了很多问题,收支偏差过大,专项资金被挪用等问题频发,这很大程度暴露了我国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机构不健全的问题,很多事业单位没有专门的机构对预算工作进行管理。其次,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专业素质不高,责任心不强,缺乏事业心导致一系列财务问题的发生,这些问题包括信息失真、做假帐等,工作人员的素质与预算工作的质量关系密切,只有工作人员既具备专业知识也具有职业素养才能不断提高预算工作的质量。 (二)预算过程存在的问题 预算过程包括预算的编制、执行、考评以及监督,在这完整过程的背后也存在诸多问题。预算编制随意性大,存在缺乏事实依据,缺乏科学性的问题,且编制人员多为财务人员,受专业所限,对本单位行业发展规划、前景等缺乏全面了解,使得编制预测效果不佳,准确性较低。预算编制的组织系统效能低下,单位内部缺少自上而下的反复与沟通,极易使预算编制与单位发展重点不符,造成预算的执行与考评产生偏差。在预算执行过程中,由于其他部门对预算指标了解不够,缺乏量化的分解指标,致使实际支出与预算不符,造成资金预算与支出存在偏差,财务信息系统采用事后核算,没能使预算与会计核算很好对接,致使财务信息系统与预算执行的监控脱节。预算评价时,存在预算评价部门缺位、评价体系不科学等问题。此外还有预算接受监督与审计时存在内部监督乏力、社会监督缺失、财政监督弱化等问题,致使整体监督效果不佳,事业单位的预算监督流于形式,因此产生了很多无法预料的问题,容易造成事业单位资金与财产的损失。 二、事业单位预算全员全过程管理方法 应用事业单位预算全员全过程管理方法的目标是为了不断提高预算质量,减少或避免常规预算过程中所出现的错误,具体的管理方法是从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各个环节不断提高预算的质量与水平,下文将对这些事业单位预算全员全过程管理的方法进行探讨。 (一)进行科学的预算编制 在预算编制的过程中,要不断提高预算编制水平,促使预算编制科学化、精细化,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包括收入预算与支出预算的编制,预算编制的总体思路是将收入与支出预算均纳入预算体系。编制收入预算时,为保证收入预算的科学合理性,事业单位要严格按照《预算法》相关规定执行,不虚报人数,不随意套取财政资金,注意资产处置收入是否具备审批备案,保证收入预算的完整性,确保收入来源、收入内容完整。收入预算涵盖各单位、各部门所有的资金来源,随着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也呈现日益复杂化的状态,无论是财政补助收入、非税收入、经营收入或是上年结转收入均要纳入预算收入编制体系,保证收入来源的完整。收入预算在兼具科学性、完整性的同时,还要具备准确性,为使预算金额准确,预算时应依据上年、当年收入数和下年的政策变化及其他收入增减因素测算,尽可能搜集更多数据来保证收入预算的准确性。编制支出预算时,基本支出与项目支出均要符合有关规定,基本支出中的“人员经费”按机构编制主管部门批准的人员编制内实有人数计算,并根据国家和自治区相关政策与标准逐人核定。“公用费用”支出按照编制数、控制数并套入相对应类档的综合定额测算。事业单位的项目支出预算的编制要充分考虑到单位的发展战略与发展规划,结合各部门的现实状况,以优先重点项目为准则,统筹考虑。项目支出预算编制要体现财政资金统筹安排的原则,按规定的支出内容、支出方向将项目分解细化,要进行充分的可行性论证和严格审核,分轻重缓急合理安排,并实行项目库滚动管理。 (二)优化预算执行与考评方式 事业单位的预算工作存在重编制轻执行的现象,审批后的预算计划很多得不到有效执行,为加强预算执行力度,提高预算执行的准确性,必须利用会计信息系统对预算进行实时监控。技术层面上,会计信息系统实现与预算管理系统对接,会计核算系统在必要时反馈预算执行进度,预算执行出现偏差,会计核算系统进行预警,及时提醒执行部门分析原因,防止更大程度的背离。此外,预算执行要与预算编制相适应,无论是在预算金额上,还是预算执行的时间上,预算执行要受严格的时间控制,必须保证预算在有效的时间内均衡执行。预算的考评方式也要不断优化,从而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一套完整的科学评价方式包括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定性分析时需要评价预算的战略目标与合规目标,定量分析时要考察预算的结果有没有造成财政性结余,还要考察预算执行情况总资金使用数/预算批复数,一个完整的预算评价体系才能保证预算全过程的有效与合理。促进预算过程的完整有效需要各部门各单位在预算过程中不断总结,提高效益。 (三)加强监督与审计 涉及财务方面的工作受不安全因素的影响大,为了提高预算工作的质量,使预算工作向科学化、合理化的方向发展,必须要加强对整个预算过程的监督与管理,不断加强财政监督与社会监督。有些单位对基础数据收集工作不重视,存在多报、漏报情况,财政部门要对各部门报送的数据进行严格审核,据此建立各部门的基础信息库,同时建立基础信息库数据、资料更新制度,对各部门的基础信息实行动态管理;进一步加强对项目支出监督检查及绩效考评的力度,将考评结果作为以后年度项目安排的重要依据。支付不能严格执行也是预算执行过程中存在的一个大问题,隐性的转移支付现象普遍存在,因此财政部门需要不断加大国库集中支付的覆盖面,扩大公务卡结算范围,减少现金支出;加快推进预算执行动态监控体系建设,提高监控力度。单靠财政部门的监督是远远不够的,社会各方力量的监督也是必要的,首先是来自政府会计的监督,政府审计部门以法律、行政法规为依据,对事业单位的预算及财政行为进行常态化检查与监督,确保被监督单位的财务收支真实有效合法。社会会计的监督力量来自社会中介机构,依法受委托对事业单位的各项经济活动进行审查与监督,判定被审查单位的财务状况是否符合客观性与公正性,以此来确保审计过程的合理与合法。 三、结语 预算管理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核心管理方式,有效的预算行为能使事业单位的各项经济活动在有计划有指导的情况下有条不紊地进行,但由于预算管理存在一系列问题,必须要完善预算管理机制,实行事业单位预算全员全过程管理,本文对事业单位预算全员全过程管理方法做了相关介绍,这种方式的预算管理能有效提高预算质量与水平,对于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优化预算的编制与执行、不断提高预算的考评效益具有关键作用。当前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方法仍存在一定问题,需要所有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共同努力,优化预算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罗伯特·D·李,罗纳德·约翰逊著.曹峰,慕玲,张玉坤等译.公共预算系统[M].北京:清华大学社,2002:13-14. [2]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调研室.国外预算管理考察报告[M].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5. [3]张国芬.浅谈国家作为出资人对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J].财会通讯(综合版),2004(04):29-30.
|